Eden推薦書-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(重點書摘)
我其實是一個超級不會,也很不愛整理的人。 這本書拯救了亂糟糟的我的房間, 如果只能推薦一本收納書籍,這本書一定會是我的首選。 書中所提到的許多概念,就像是數學公式一樣的重要大綱, 當學會了大概念之後,再找尋事物的時候非常的有用。 對於...
我其實是一個超級不會,也很不愛整理的人。
這本書拯救了亂糟糟的我的房間,
如果只能推薦一本收納書籍,這本書一定會是我的首選。
書中所提到的許多概念,就像是數學公式一樣的重要大綱,
當學會了大概念之後,再找尋事物的時候非常的有用。
對於房間收納也好、人生也好,釐清了許多迷思,也讓我找到了很多重要的事物。
一邊整理一邊感受到快樂,而且真正重要的是,讓自己思考甚麼是真心喜歡的並且保留在身邊珍惜。
是我非常非常喜歡的一本愛書。
整理的訣竅就是「一口氣、短時間內、徹底完成」,還有「先完成『丟掉』的動作」。「一口氣、短時間內、徹底完成」
無論是誰,都會在深受感動的同時下定決心「我不想再住在像以前那樣的房間裡」。
短時間 - 半年。
為了可以短時間,就要有效率,必須死守一個重點:絕對不要搞錯步驟,一定要「先完成『丟掉』的動作」。
在丟掉之前,先思考「想要的理想生活」先思考「為什麼會想要開始整理」,也就是思考「整理的目的」
你究竟想透過整理得到什麼呢?而且要對自己理想的生活有鮮明的妄想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
接下來要思考「為什麼你想要過這樣的生活?」
然後,利用五個為什麼(作者寫三到五個),終究都是為了「讓自己更幸福」。
接下來的這一切,將以這個為基礎,展開整理。
丟掉東西的注意力要放在「要留下的東西」,並且要「在觸摸時,感到怦然心動」如果整理只考慮「丟東西」,就會變得不開心。
因為重點應該放在「什麼東西會讓我們感到幸福,而留下來」。
選擇基準:「碰觸時是否怦然心動?」
一定要一個一個拿在手上,試著去感覺身體的反應,就會明顯的發現這是怎麼一回事,請務必實踐看看。
丟掉東西時,務必要將相同類型的物品一口氣整理好。一次整理一個類型的物品,才不會讓自己對於數量上的判斷錯誤。
並且不會造成「原來我有這麼多東西呀?」的挫敗感。
如果像衣服這樣的東西,數量遠多到無法想像請依「上半身」、「下半身」...來分類。
另外一個原因,東西放在抽屜裡時,物品正在沈睡的狀態,這樣會難以判斷是否怦然心動。要「喚醒物品」心動的感覺將變得更加明確。
第一章 為什麼再怎麼整理都整理不好?
整理時做的, 大致上只有兩件事, 那就是...判斷物品是否要丟掉、決定物品的定位
不能按「場所類別」整理, 要按「 物品類別」整理
整理有兩種: 日常的整理—東西用完後放回原位,新買的東西一定要決定定位節慶的整理—丟東西, 決定收納場所
不同類的物品,判斷的難易度不同照片等有特別回憶的物品,絕非整理初學者一開始該著手整理的東西。
物品除了物體本身之外,還有四種(難以丟掉的理由):
1. 「機能」(還能用)
2. 「資訊」(還有用)
3. 「感情」(還有感覺)
4. 「稀有性」(很難取得、難以取代)
第二章 只留下讓你怦然心動的, 其他統統「丟掉」!
l 一口氣、在短時間(半年)內、徹底完成「丟掉」的作業, 在完成之前, 不去想收納的事
l 在丟東西前, 先思考「理想的生活」
l 整理該選擇的, 不是「要丟掉的東西」, 而是「 要留下的東西
l 同類的東西全部集中後, 再一口氣判斷, 是用最短時間進行整理作業的最大重點
l 只留下讓你怦然心動的東西, 剩下的, 全部毅然決然地丟掉
l 先從「只屬於自己的東西」開始, 公共空間可以晚點再說
l 別把自己不要的東西送給家人, 除非是對方最近有想買的東西, 或對方就算花錢都想買的東西
l 「心動, 卻丟不掉」的原因只有兩個, 那就是「對過去的執著」與「對未來的不安」 ; 請重新思考「這項物品所具備的真正意義
l 對它說一聲「謝謝你在我買下你的那一刻讓我感到心動」、「謝謝你告訴我自己不適用」, 然後丟掉吧!
l 留下東西要有意義, 丟東西也是經過體驗和思考才決定; 丟掉雜物, 找回人生決斷力
l 現在就面對、總有一天會面對、到死都不面對; 你選擇那一種? 如果你要開始整理的話, 就是現在
l 發現需要某份已丟掉的文件時, 因為「不需尋找」也明白「就是沒有」, 不需承受「花了時間尋找卻找不到」的壓力, 想開一點, 立刻把思緒切換為「那麼, 接下來該怎麼做才好? 」。只要有所行動, 大部分的事都能解決; 這種就算沒有東西也總有辦法的感覺, 一旦體驗過了, 就會變得更輕鬆;
l 空間的使用不該是為了過去的自己, 而是為了將來的自己
l 按「物品類別」, 以「正確的順序」, 只留下「心動的東西」; 「一口氣」在「短時間」內「徹底」完成
l 霸占著大量的東西不丟, 並不代表愛惜物品; 透過減量到自己能夠確實掌握、面對的程度, 物品與你的關係才會充滿生命力。
第三章 按「物品類別」整理時竟如此順利
整理的順序: 衣物 →書籍→ 文件→小東西
→紀念品
衣物的整理:
l 衣物先粗略分類, 再一口氣進行選擇; 上衣類(襯衫、毛衣等) 、下半身類(褲子、裙子等) 、外套類(夾克、西裝、大衣等) 、襪子類、內衣類、包包類、配件類(圍巾、皮帶、帽子等) 、季節性衣物類(泳裝等) 、鞋子類
l 非當季衣物先處理, 問自己: 「下一季時無論如何都還想要再穿嗎?
l 一定要把所有衣服從收納空間裡拿出來、堆在地上, 一件一件判斷是否要留
l 家居服也要讓自己心動
l 「 折疊收納法」一舉解決收納空間的問題
l 「直立」是收納的基本原則, 目標訂在--拉開抽屜, 一目瞭然
l 折好時必須變成一個光滑簡單的長方形
l 折得好的衣服, 皺折會被整平, 衣服的質地也會精神奕奕地活了起來
l 收納時抽屜前方靠近自己的部分放淺衣衣物, 愈往深處愈深
l 適合「 吊掛收納法」的衣服—大衣、西裝、夾克、裙子、洋裝等
l 同類的衣服掛在一起
l 左邊掛較長、較厚、較重、顏色較深的衣服, 右邊反之
l 襪子不綁、不翻捲; 長襪折疊後捲成壽司狀用鞋盒收納; 短襪折成長方形直立收納
l 換季的收納訣竅, 是按質料大致分類後。當收納空間不充裕時, 把配件(泳衣、帽子、大衣)換季。萬一收納空間還是不夠, 才考慮把過季衣服收起來。
書籍的整理方法:
所有的書都要拿出來放在地上(這句話,和衣服那句一模一樣,只是改了物品名稱而已)一件一件的觸摸,感覺是否心動(在這時,千萬不要閱讀)就算早就放在地上了,也要移動位置,以利判斷是否心動。
l 書籍大致分四類:一般書籍(通俗讀物)、實用書(參考書、食譜等)、觀賞用(寫真集等)、雜誌
l 「總有一天」會讀的「那一天」不會來 覺得總有一天會讀, 「那一天」永遠不會到來重讀一次的書,也不太可能。讀到一半,也不需要讀完,這種書的任務,就是讀到一半。
l 看見就想到「總有一天」會讀的書(學習書籍),丟!
l 不覺得心動的書,丟!
l 請完全不需要考慮會不會再讀、是不是已經記住, 只考慮是否感到心動即可。應該留下的書將書的名句抄到筆記本!將名句影印下來保存!將該頁撕下來保存!也不會重新翻開唸它!這只不過是在自我安慰而已。時效是書重要的元素,與它相遇時就是該讀它的「時機」
l 還沒看的書要全部丟掉。比起好幾年都束之高閣沒看的書, 讀那些現在就想讀的書, 一定比較好。
l 唯有把書丟了之後, 才會明白自己對這項學問的熱忱。
如果丟了之後還會想再買的書, 下次再買來讀就好。
l 「進入名人堂」的書, 毫不猶豫地留在身邊吧!
l 時效是書籍最重要的元素, 與它相遇時就是該讀的的「時機」。為了不錯過這一個瞬間, 建議不要在手邊囤積過多書籍。
文件的整理:
l 除了「 現在正在使用」、「 近期內都會需要」、「 需要一直保管」的文件之外, 其他全丟掉
l 先集中處理與心動無關的文件。朋友與情人寄來的信件則視為「紀念品」, 請先不要整理
l 留下來的文件只分為兩大類--「保存」與「待辦」
「 保存」類:
1. 按使用頻率再分成兩類
2. 使用頻率低的文件, 通常是契約相關文件, 保管上不用想太多, 用最普通的L型資料夾收在一起就好
3. 使用頻率高的文件, 不可掉以輕心, 很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增加
「 待辦」類:
1. 用一個可以把文件直立放入的直立型收納盒來當「待辦專區」,
2. 把待辦文件全都放進這個盒子裡, 不需分類「待辦專區」只能有一個, 而且絶對不能分散各處,使用三個盒子或資料夾統一收納, 分為「待辦」、「保存(契約書)」、「保存(非契約書),「待辦」收納盒基本上是以「清空為前提」
3. 麻煩的文件這樣整理:
研討會資料: 聽講的瞬間就是價值所在 , 講座的內容其實可以從書籍或任何地方讀到, 真正的講座資料, 就是講座本身, 是活生生的。 研討會上發的資料全部丟掉, 覺得可惜就再去參加一次同樣的講座。
4. 信用卡消費明細: 經確認、了解, 記錄在家計簿上後, 就馬上丟掉
5. 電器產品等的保證書: 保證書不分類, 全部一起收進普通的L型資料夾; 說明書都丟掉
6. 賀年卡: 留下每個人送你的其中一年的賀年卡和讓你心動的即可, 此外都丟掉
7. 已用完的存摺: 丟掉
8. 薪資明細表: 確認完, 記錄在家計簿上後, 就丟掉
小東西的整理:「不知道為什麼」=小東西。
大多數的人生活都被過多「不知道為什麼」擁有的小東西包圍。
小東西太多,生活就變得不知道為什麼變成這樣
l 通通退散!禮物類→丟!任務是讓你「接受」而已。禮物本身丟了吧!
l 手機整組包裝盒→丟!(連同說明書一起丟)
l 不明電線→丟!
l 衣服的備用鈕扣→一開始就縫在衣服內側才會使用。
l 留作旅行時用的化妝品試用包→丟!不必為了使用它還要注意過期了沒?
l 因為趕流行而購買,但速之高閣的健康產品→丟!感謝他曾經存在讓你現在更健康了。
l 因為免費而不知不覺就收下的贈品→丟!都不知不覺了,更別說心動!
l 只留下「 心動的而不是留下「可能會用到的」
*
大致分類後, 整理順序如下:
1. 光碟
2. 保養品
3. 化妝品
4. 飾品
5. 貴重物品(印章、存摺、信用卡)
6. 電子產品類
7. 生活用具
8. 生活用品
9. 廚房用品
10. 個人嗜好物品
11. 其它
紀念品的整理:
心動判斷法
l 紀念品送回老家,在老家生活的人,如何怦然心動呢?
l 唯有用手觸摸帶著回憶的物品,並且決定去向,才可以面對過去的回憶。
零錢:
看到就收進錢包。存放起來再換錢→太重,太髒,失去身為錢的尊嚴的零錢。
照片空間的使用並不是為了過去的自己,而是為了邁向未來的現在的自己。
整理到這,培養出來的「心動判斷法」已經很準確了。(一定要經過上述的整理過程,才可以整理照片)
整理方法:一張一張的從相本拿出來看,每一個當下的瞬間,是否還讓你心動。
關於小孩的紀念品→不心動就丟!過去戀情的紀念品(情書)→丟!若不這麼做,將會錯失新的機會。
重要的不是過去的回憶,而是經歷了過往而存在於當下的自己。
庫存物物品的驚人的庫存和種類除了做生意的店家之外,一般家庭需求的情況,並不會因為庫存用完而感到「無法婉回」的困擾。
先掌握自己持有的庫存,再將庫縮小到所需的最低限度。
(試試「庫存=0」的生活吧!)
擁有的東西,減量到剛好開始整理→東西減少→屬於自己適切數量的這一刻,就會來臨(更了解自己)
「適切數量的轉捩點」
只要通過這個轉捩點,往後的東西絕不再增加,因此也絕對不會再次變亂。
只要改變丟掉東西的順序,判斷留下或丟掉的速度就會變快多,你不覺得值得一試嗎?。
「最後,我要告訴你一個丟垃圾時的重要訣竅,那就是絕對....」
別讓家人看見!
父母看見孩丟的東西堆積如山,有時會感受到非常大的壓力。
當父母看見自己買給小孩的玩偶或衣被處理掉時,雖然明知從孩子的自言和成玄這一點來看這是值得開心的事,還是不免覺得有些落寞。
若讓家看見你丟東西,而讓他們有罪惡感,而家人回收了,反而增加家人不需要的東西才是真正的罪惡。
在整理之前,可以問問家人「最近有沒有要買的」,在整理的過程中,也許可以發現對方需要的。
第四章 讓人生閃閃發亮的「心動收納課」
l 收納的本質--「毫無遺漏地決定」家中「所有物品的定位」
l 按物品類別收納在鄰近的地方即可, 不要「分散」收納場所
l 收納要「 簡化至極限為止
l 收納時必要的分類只有兩大類—「 按所有人分類」、「 按物品分類
l 如果和家人同住, 首先要明確地畫分出每位家人的收納空間; 盡可能一個人使用一個區域;任何人都絶對需要一個只屬於自己的聖地
l 選擇物品去留時, 問問自己的身體; 決定物品放置場所時, 問問你的房子
l 堆疊, 「直立收納」才是王道!
l 最常使用的收納聖品, 就是空的鞋盒; 只要是四方型盒狀的容器都行。
l 圓形的東西容易造成空間上的浪費
l 把材質、大小和使用頻率相近的包包組合起來, 套在一起, 再把手全都外露, 收進包包的防塵袋
l 包包「每天都清空」, 設一個「 每天隨身物品」的專區就很容易辦到了
l 大東西全部收進壁櫥裡
l 浴室和廚房水槽什麼都不要放
l 把菜瓜布砧板或是篩子都晾在陽台 , 就不需要瀝水籃, 廚房也一直都能乾淨清爽; 晾在外面還能用陽光消毒, 也乾得快
l 調味料避免放在瓦斯爐旁, 在瓦斯爐下方櫥櫃設一個區域擺放
l 「不想被看到的物品」就擺在衣櫃裡
l 衣服一買回來就馬上拆掉包裝和吊牌
第五章 讓人生產生戲劇性變化的整理魔法
l 真正喜歡的事物根源, 不會改變, 整理可以幫助你發現這個根源
l 「整理魔法」的效果之一, 就是開始能對自己的判斷有自信
l 透過物品, 去面對自己「對過去的執著」和「對未來的不安」, 就能看清對現在的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東西, 進而讓價值觀變得更明確
l 如果能毫不猶豫地投注熱情在自己所選擇的事物上, 應該就能達到更大的成就
l 擁有什麼東西, 就等同於你的生活態度
l 真心地面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, 減少不需要的東西; 東西的存在, 是自己選擇所造成的, 不能怪別人
l 房間潔淨, 身體也跟著清爽了起來
l 把自己身邊的環境稍微整理得舒適些, 增加每天心動的感覺, 這才是整理的奧義!
l 整理真正的目的, 是在極端自然的狀態下生活, 只保有心動、必要的東西
l 整理房屋最好要迅速完成, 只要「判斷該丟該留
l , 以及「珍惜決定留下的東西」, 就能一次徹底地完成整理, 一輩子都在自己心動的物品圍繞下生活, 把更多的時間和熱忱, 投注在「真正心動的事」上。
讓家人也變得會整理的妙方「偷偷丟掉整理法」不可取,而且有更輕鬆的方法。
當你想要指責別人哪裡沒有整理好時,就自己整理工作已經開始鬆懈的徵兆。
先從「只屬於自己的東西」開始徹底整理,公共的晚點再說。
這樣一來,自然會讓家人一起發自內心的整理「只屬於自己」的東西。
這件不要了,送給家人好了!是適合的嗎?不過是表面上裝作好意,實際上是把丟掉自己東西的罪惡感推到別人身上而已。
別人收了你的東西,使用率低到不行。
除非是為對方準備適合對方的物品。或者是對方心儀的物品,才可以達到送人的門檻。
與物的對話?透過物品與自己對話!選擇怦然心動物品的這一個步驟,就像是在透過物品和自己對話,一對一的和物品面對面。
所以盡可能的在這一段時間,不要放音樂,不要看電視,利用早上的時光進行。
判斷力和敏銳度會增加一倍。
「謝謝你讓我明白,我不喜歡的類型」這句話真是適合用在發好人卡上。
「請用碰觸到物品瞬間心動的感覺,來判斷要留下還是要丟掉」
但是常常還是會遇到這樣的心聲和理由:
「我懂是懂,但就是丟不下手呀」
「不覺得心動,但就是沒辦法丟掉哇」
「說不定有一天用得到」
「可是,真的很浪費呀」
那就真的丟不掉了。
請思考這件物品當初是為了什麼而存在的?它的真正功能是什麼?
並不是每一件物品都是要盡到「物盡其用」的,物品會背負著它本身各自不同的任務。
「謝謝你告訴我自己,不適合什麼衣服」然後丟掉它。
珍惜你真正該珍惜的東西,所以必須把完成任務的東西丟掉。
仔細想一想,其實很多東西,都已經完成了它們各自的任務了。
唯有好好的思考,物品與我們之間的關係,是否已經完成任務?才算是完成了「整理」。
相信心動,人生會有戲劇性的變化「請用觸摸到物品時的心動感覺來判斷」
「若衣服掛在衣架上顯得開心,就吊掛起來」
「再怎麼丟也沒有關係,適切數量的轉捩點終會來臨」
讀到這,應該發現,這個整理法是以情感為判斷基準。
因為情感,所以適切自己。正因為懂得自己不需要什麼,面對物品的敏感度才不會被不心動的物品分散掉。更可以讓物品與你之間充生命力。
這樣的情感,會將許多事物串在一起。面對物的情感誠實,面對人與事的情感也將有所變化。
整理是讓人生怦然心動最棒的魔法。
Post a Comment: